【世界热闻】嘉靖到底是昏君还是明主,明始亡于嘉靖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首页>焦点 > 正文
2023-06-02 06:15:35

来源:织一场梦

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朝代,嘉靖则又是明朝历代帝王中饱含争议的一位。史书上的他昏庸无道,弄权误国,以至于有“明始亡于嘉靖”的说法;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又彰显谋略,多智近妖,极富个人魅力。

哪个才是真实的嘉靖?他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嘉靖皇帝,朱厚熜,宪宗朱见深的孙子,按理来说皇帝的位置轮不到他来坐,只是他的前任皇帝武宗朱厚照突然驾崩,没有子嗣,内阁首辅杨廷和按照祖训找了一大圈子,最终才找到朱厚熜这来。


【资料图】

作为武宗的接班人,朱厚熜的性格截然不同,相比于前任的骄横,朱厚熜比较阴柔和狠辣。朱厚熜的智商和玩弄权力的能力毋庸置疑,作为新继任的皇帝,朱厚熜的根基并不稳固,但他在继任之初就敢于同朝臣展开礼仪之争并取得胜利,还将一手扶持自己的杨廷和赶了出去。尽管后期二十年没有上朝,但嘉靖始终把持着大权,将无数名臣玩弄于股掌之间。不上朝而知天下事,不出宫而掌天下权,三言两语就将群臣们玩得团团转,看似撒手不管,内阁的运转却全都在他的手心上。

正是由于这些,很多人认为嘉靖并非昏君庸主,而是一位颇有能力、很有建树的明主,他只是看似无道,实际上对明朝贡献很大。

如果站在嘉靖的立场上,而且是只站在他这一代皇帝的立场上,嘉靖并非是一位庸主,因为他将皇权应用到了极致,成为了那个站在顶端凝视着芸芸众生的人。

可是,这只是站在嘉靖个人立场上得出的结论,不说站在天下百姓的立场,即便从他后世的皇帝的角度来看,嘉靖都绝不能算是一位明主。

尽管嘉靖是一个政治天才,但他所做的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一己私欲。严嵩和严世蕃是嘉靖一朝的大奸大恶,然而二严之于嘉靖,仿佛和珅之于乾隆,他们搜刮的民脂民膏,一部分到了自己腰包,一部分到了嘉靖的腰包,剩余的才入了国库。

嘉靖皇帝曾怒斥二严,说他们可以中饱私囊,但不能动摇国本,挖大明天下的根基,可是挖老朱家根的,正是他自己。

嘉靖新政搞了几年无疾而终,然后就开始修道,追求长生不老,天上的事孜孜不倦,地上的财富他也不愿意放弃,数十年间,明朝的官僚体系腐烂到了几点,贪污腐败已经成为了一种官场上的“艺术”。贪得多,才说明能力强。而且,每一位贪官都振振有词,说没有自己,天下就要完蛋。

没有他们,明朝会不会在嘉靖一朝就灭亡我们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了他们,明朝彻底滑向了深渊。嘉靖执政前期,朝廷的财政就已经赤字,这件事情贻害很深,以至于万历皇帝继位时已经不得不改革。

嘉靖皇帝和群臣们剥削的钱财都去哪了?

群臣们的中饱私囊了,嘉靖的则用于他奢侈而浪费的宫殿修建上了。嘉靖皇帝喜欢修道,但他没学会道家的清心寡欲,倒学会了盖宫殿。

“世宗中年,边供费繁,加以土木、祷祀,月无虚日,帑藏匮竭。司农百计生财,甚至变卖寺田,收赎军罪,犹不能给。二十九年,俺犯京师,增兵设戍,饷额过倍。三十年,京边岁用至五百九十五万,户部尚书孙应奎蒿目无策,乃议於南畿、浙江等州县增赋百二十万,加派於是始。 嗣后,京边岁用,多者过五百万,少者亦三百馀万,岁入不能充岁出之半。”(《明史》)

嘉靖大兴土木,疯狂的花钱,逼得户部尚书都没辙,只能不断对百姓增加赋税。这个口子一开,明朝的百姓就陷于水火中了。

嘉靖一朝名臣辈出不假,但拥有无数名臣的嘉靖一朝边防废弛,军队羸弱,财政崩溃,民不聊生,北部的游牧民族、东南部的倭寇,西南的少数民族一下都涌上来了。

既有能臣,为何天下局势如此糜烂?

因为能臣都能在争权夺利,就算有人想做点实事,也不得不被裹挟到嘉靖一手炮制的党争囚笼中。嘉靖像看着斗兽场的看客一样,津津有味地观赏着一位位富有权谋的臣子们互相倾轧。在内斗中,朝纲陷于混乱,天下愈发糜烂。

嘉靖不知道吗?

他当然知道,能够二十年不上朝却能把持大权的他怎会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带来的结果。可是嘉靖不在意,百姓的困苦和官员们的窘境嘉靖不在意,他在意的是权力,是金钱。客观地讲,历朝历代的皇帝终究都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的,但他们或因为仁心,或出于国家长久发展的目的,做得不会太过分。可嘉靖不一样,他知道一切,但不在乎,为了一己私欲,他可以挖老朱家的根,刨明朝的墓。

嘉靖一朝已经是明朝的中后期,官僚体系陷入僵化和腐败是规律使然,但嘉靖皇帝无疑推动了这个进程,并制造了一个完全畸形的时代,一个人与人斗的时代。

嘉靖是权力的天才,但他绝不是一位明主,他的所作所为,给明朝这个步入中年的帝国重重一击,让他蹒跚着走向死亡。

参考资料:

《明史》

标签: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热讯制鞋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新华社电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截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这
2021-11-19 13:46:03
《中国证券报》17日刊发文章《备战2022 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布新局》。文章称,距离2021年结束仅剩一个多月,基金业绩分化明显。部分排名靠前
2021-11-19 13:46:0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
2021-11-19 13:45:58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从10月份市场供需积极变化看中国经济韧性新华社记者魏玉坤、丁乐读懂中国经济,一个直观的视角就是市场供需两端
2021-11-19 13:45:58
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称,202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4 2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 206%,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
2021-11-19 13:45:48
如果你也热爱“种草”,前方高能预警!让你心心念念、“浏览”忘返的网络平台,可能早已成为一块块“韭菜地”。近日,据《半月谈》报道,有...
2021-11-19 13:45:48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规划》指出...
2021-11-19 13:45:4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2021年快递业务旺季正式拉开帷幕。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仅11月1日当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 69
2021-11-19 13:45:40
人民网曼谷11月17日电 (记者赵益普)17日上午,中国援柬埔寨第七批200万剂科兴新冠疫苗抵达金边国际机场。当天,柬埔寨政府在机场举行了
2021-11-19 13:45:35
金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一角受访者供图依托清华大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金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申请专利百余项,建立
2021-11-19 13:45:35
视觉中国供图42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山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12月份山西外送电能力将超过900万千瓦,今冬明春煤层气产量将达4
2021-11-19 13:44:34
14省份相继发布202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今年以来,天津、新疆、内蒙古、陕西、西藏、山东、江西、山西、福建、四
2021-11-19 13:44:34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谢艺观)“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
2021-11-19 13:44:31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对不具备授信条件的用户,商业银行可在依法合
2021-11-19 13:44:31
欧莱雅面膜陷优惠“年度最大”风波 涉及该事件集体投诉超6000人次美妆大牌双十一促销翻车?近日,因预售价格比双十一现货贵出66%,欧莱雅
2021-11-19 13:44:13
43 6%受访者会在工作两三年后考虑跳槽54 3%受访者认为跳槽对个人职业发展有利有弊如今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想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不太容易
2021-11-19 13:44:13
超八成受访青年表示如有机会愿意开展副业 规划能力最重要64 4%受访青年指出做副业跟风心态最要不得如今,“身兼数职”已成为年轻人当中的
2021-11-19 13:44:01
发展氢能正当其时【科学随笔】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储存、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
2021-11-19 13:44:01
“千杯不醉”的解酒“神药”能信吗?专家:网红“解酒药” 其实不算药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一直是国人饭桌上至关重要的存在。尽...
2021-11-19 13:43:57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